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五百一十六章 断章取义也,小道耳 (第1/3页)
朱祁钰和胡濙漫步在了大明朝阳门外的街头,因为一些忌讳的原因,朱祁钰并没有走到河边,只是远远张望着通惠河上,那一长排的旗杆。 几乎所有的旗杆都变得光秃秃起来,虽然通州的知县和顺天府的官员,想尽了办法,但是最终,都没有办法把黑眚的尸体,风吹日晒的保存这么久,现在只剩下了绳索。 但是没人敢说,旗杆无用,请陛下撤回去。 那不是跟陛下说,把他自己个挂上去吗? 那些旗杆就那样笔挺的指着天空,那是朱祁钰登基前的一道监国诏。 “今天不是要和尼古劳兹谈到很晚吗?为何过来寻咱来了?”朱祁钰又走了几步,在一个八角亭前的石凳坐了下来,这是一处英烈祠。 英烈祠外加了一个秋千,英烈祠内有花,有瓜果,有祭品。 胡濙将自己和尼古劳兹的讨论说的很详细,他对于东、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报以同情。 罗马已经寿终正寝了。 再往西一些的那个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没多少关系。 “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。”胡濙总结性的说道:“一个族群,在明确的知晓另外一个族群,刚刚应对了一场灭国之灾,如何调整自身的应对措施,以确保群体利益不受损?” “这种应对措施是否存在错误?” “如果存在错误,那么这个群体是否意识到这种错误?” “这是大明大思辨的重要环节之一。” 胡濙抛开了种族、政体、文化等等差异,来讨论大明的人丁政策,是朱祁钰完全没料到的。 没想到胡濙有一天会抛开事实不谈。 朱祁钰眉头紧皱的说道:“据朕了解,大明,或者说中原王朝从来都没有这种人口自我衰亡的困扰。” “事实上,无论是东汉末年的大乱,还是宋亡之后的沉浮,都没有这种自绝生路的时候。” 胡濙却沉默了许久,才开口说道:“陛下,事实上是有的。” “永嘉之乱就是这么发生的,和东、西罗马一样,中原王朝差点亡于胡人之手。” 永嘉之乱,就是后世各种文章之中的五胡乱华,其实一直到民国之前,历史给五胡乱华的代号都是永嘉之乱,或者东晋十六国,五胡十六国。 到了民国,伪满洲国建立,为了制造离心力,日寇发明了这个词,进而意图肢解中国的向心力。 大概存的心思是五胡、胡元、鞑清乱得,他日寇怎么就乱不得的想法。 “陛下以为,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,应当从何时开始算呢?”胡濙问了一个古怪的问题。 【目前用下来,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,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,超100种音色,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,huanyuanapp. 换源App】 朱祁钰认真的想了想说道:“应当从东汉末年,黄巾军算起,而不应该西晋末年,三马同槽,司马氏代曹后,并没有守住江山。” “永嘉年间的西晋的晋怀帝和晋愍帝被俘,只是魏晋南北朝荒唐的一部分罢了。” 胡濙俯首高声说道:“陛下圣明,陛下以为,东汉末年分三国的原因是什么呢?” 朱祁钰看着落叶频频的小路想了想说道:“朕以为,东汉末年人口日益增长,士族不断坐大,豪强并起,民不聊生,民无以为生机,最终不得不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搏命。” “但凡有口吃的,他们也不至于走上死路。” “朕私以为如此。” “然也。”胡濙一看陛下没有同情汉献帝的遭遇,而是站在了百姓的立场,就知道陛下还是那个民为邦本、本固邦宁的陛下。 这就很容易奏对了,至少胡濙知道自己屁股该坐在哪里。 如果陛下同情汉献帝的悲惨遭遇,和司马氏的无奈之举,胡濙会把话说的委婉点。 但是陛下一开口,胡濙就知道屁股还是坐在百姓这头儿,那他说话就不会那么客气了。 胡濙满是感慨的说道:“东汉末年从黄巾军算起,一直到司马炎平定东吴,打了整整一百年,万民凋零。” “可是打完了之后,百姓们依旧不肯繁衍生息,当时北方、胡汉杂居,而南方则是蛮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