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五十九节 缆索的尽头 (第2/3页)
发生什么。 短暂的沉默后,众人头顶忽然传来一阵“噼啪”声,缆车的内置喇叭毫无预兆地开始工作了。年轻人们先是听到一连串刺耳的杂音,接着,一首陌生的流行歌曲开始在车厢里回荡,那种九十年代初的旋律与编曲风格充满了与当下格格不入的怀旧感。 “这是什么歌,曲调真怪。”杨榆说。 “听起来像是一首信天游。”闫康说。90年代初开始,流行乐坛曾经刮起过一阵强劲的西北风,各种或真或假的信天游纷纷被现代文化产业包装后灌录进唱片里,当时只要是一首信天游,就有出版的机会,不管它能不能卖出去。结果一年后,这种滥觞毫无悬念地造成了市场的饱和。 一边的叶芸芸忽然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:“这首歌我听过,这首歌……叫《白衫郎》,那还是我学时候在电视上听到的,我都忘了是个什么节目了,反正……我只听过一次,后来,我再也没有听到过它。” 《白衫郎》?你确定?就是这首歌?”闫康扶着眼镜,表情像是受到了极大的震动。 “怎么了?”女孩问。 “《白衫郎》在路上,是跟《荀秧祠》齐名的都市传说。有很多人都声称时候在某个没有名气的电视节目里听到过它,但是谁都挖掘不出这首歌更多的信息,更没有人能够完整地重唱它。” “有一阵子,我对这个都市传说很感兴趣,还专门做过调查。在调查过程中,我发现这首歌跟《荀秧祠》有本质上的区别。你们或许也知道,《荀秧祠》这首歌其实并不存在,它完全是从路上人云亦云的空xue来风中创造出来的,但是《白衫郎》,确实有过这首歌。” “我在一个唱片公司的发行目录上找到了这歌名。按照都市传说的**,这首歌被某个前往陕西采风的音乐人听到并挖掘出来之前,已经在封闭的范围里传唱了一千多年。” 一个盲眼老汉凭记忆为音乐人演唱了歌曲的几个不连续的段,据说他是这世上最后一个知晓这首歌的人了。音乐人回到他惨淡经营的公司,用录下的素材为基础,谱写出了后来电视上的那首《白衫郎》。之后的故事,就走上了都市传说的老路:诅咒,命案,失踪,诸如此类。当然,以上那些内容全部无从查证,上唯一能找到的图片信息,只有一张据说是演唱者的90年代初风格艺术照,以及一张印刷粗糙的卡带封面,封面上显示《白衫郎》列在b面第三首。 “我没办法反驳那个都市传说,因为关于那个唱片公司,我后来什么信息都没查到。至于那个去陕西采风的音乐人,我甚至连他的名字也没有调查出来。他们就像许多其它同时代的作坊式型唱片公司一样,淹没在了时间洪流中。不过,我却查到了另一条线索,民国时期,有人曾经在一张叫《新世界》的报上,以《白衫郎》为名连载过一个惊险故事。作者名叫王策,是个不得志的归国老留学生,他的资料也同样少得可怜,然而,上却有人专门编写以他为主角的灵异故事,而且,已经编了不少。我不知道那些无聊的好事者是谁,但那些故事,大多经不起推敲。其中最离谱的,是把他叫做什么……‘万千化身之主’……” 闫康话音未落,忽然被叶的尖叫打断,说时迟那时快,众人只听见耳边“砰”地一声巨响,整个车厢就开始地动山摇般摆晃起来。 闫康一个站立不稳歪倒在地,后脑勺重重撞在了金属墙壁上。一阵强烈的晕眩伴随着耳鸣向他袭来,他想要扶着墙重新站起,然而试了两次却都失败了。他瘫坐在地,感到一切都在天旋地转,头沉得像是灌了铅,嘴里弥漫着恶心的金属味,最糟糕的是,他的眼镜也不知去向了。 “闫!”一片混乱中传来杨榆的惊叫,闫康抬起头,发现对面倚墙而立的大个子正直愣愣注视着自己上方的窗口。 “怎么了?”他急忙转过头看向窗外,但是失去了眼镜对焦,他看到的景色一片模糊。 “雾里面有东西,特别大!刚才撞了缆车一下。”杨榆话还没说完,闫康眼前的白色氤氲中忽然冲出一个巨大的黑色轮廓,没等他做出什么反应,那东西已经重重装在了车厢外壁上。 缆车晃动得更剧烈了,就像风中一片孤叶挂在树梢苦苦支撑。“抓稳!抓稳!”闫康叫了两声,身体紧紧贴住墙壁,这是他能做的唯一的防护了。闫康喘息着环顾四周,一切都在混乱中分崩离析。叶芸芸已经钻进杨榆怀里,看她的样子似乎是在放声大哭,冯凯安依旧匍匐在地,两手抓住金属椅脚,他好像是在无意识地喊着什么,就像是一只受惊的动物,哑巴还坐在位子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