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否?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_第137章 黑山庄佚事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37章 黑山庄佚事 (第4/4页)

   管理田庄通常有两种方法,一种是庄的管事十分得力忠诚,他们勤于管理庄稼,自己采买种,自己采购农具耕牛,自己觉得种什么种,然后只雇佣帮工来下田干活;另一种,则是把田地分成一块块,分别租给佃农,然后到了时候就去收租,其余一概不管。

    前一种只出工钱给帮工就成了,所有收成都可收上来;后一种则是黄世仁和喜儿她爹的关系。后一种情况比较多,前一种作为辅助。

    佃户只是租着田地来种,并不是那家的奴仆,所以不需要向明兰下跪,但这只是很理想的想法。

    比如说,因为自然原因,因为家人生病,那家佃农这年忽然交不上租了,或者拖欠些租,这个时候庄头就会叫他们写欠条,累积下来,你说这些佃农会不会怕庄头。

    尤其这些庄还是豪门所有,佃农根本不敢反抗,久而久之,佃农虽人身自由,但其实也是半个奴仆了;甚至有许多活不下去的佃农,十分愿意让主家收了去。

    因为一旦成为主家的奴仆,最最起码,有一口饭吃,不至于挨饿受冻。

    主家有好有坏,管事庄头也有好有坏,这里我们讲讲后一种。

    当主家长年疏于管理时(一家都是纨绔,不肯读书,不理庶务),那么这些庄头管事就会做小动作,例如隐瞒些田地,隐瞒些佃户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那些明明挂着xx家族的名头,其实这些田地却是给庄头们自己种的,那些佃户也成了庄头私家的佃户。

    当然,大家族的老奴仆在多年服务之后,累积了些积蓄,也会偷偷去外面置办产业,古代礼法上,这是绝对不允许的,一经发现就可以没收(很好的买卖)。

    所以,真正会在外面置办产业的奴仆并不多,除非有十分可靠的亲戚在外面,否则他们宁愿藏银。

    这些在庄上管理的奴仆,只要能混上管事的职位,其实日是很舒服的,虽然在日常生活的精致层面比不上在府里的享受,但能受主人重视,而且在山高皇帝远的庄园里,可以过的很自由。

    但是如果作为奴仆,你不是管事,只是在庄上帮忙(劈柴,烧饭,打水,间或种田),那就很惨了,日很不好过。

    有些在内院犯了事的丫鬟,被罚至庄上,如果没有爹娘兄嫂罩着,那就属于劳改,从天到地,从副小姐的享受到农庄的丫头,这是十分悲催的惩罚。

    运气不好,遇上不好的爹娘,还会想着把女儿乱配了以获得利益(倒霉的晴雯)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总而言之,佃农的生活并不愉快,曾有一个历史家说过,几千年的农民起义为的就是一块地!

    古代农民最大的心愿,就是有自己的土地,越多越好(人人都这样想,怎么可能不土地兼并呢)。

    好了,田庄的事讲到这里,下面我把本设定的铜钱购买情况列一下。

    一两金=十两银

    一两银=一千铜钱(一贯,一吊)

    一串钱=十钱

    一石大米=十斗大米

    一斗=一斛

    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到600一石之间,中期(仁宗年间)在600到700之间,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。

    根据推算,古代一石大米约有59200克,即59.2公斤。

    如果这样大家不甚清楚,我说个简单的。

    刘姥姥说大观园一顿螃蟹宴是她家一年的吃用。

    一顿螃蟹宴二十两银,刘姥姥家算是村里的中等人家,还有自己的田地,那么贫农更少些,佃农更更少些。

    明兰赏赐的铜钱,约莫估算起来,差不多是某佃农家一半或分之一年收入。

    不要和我说,那些钱买不了多少大米。

    乃以为古代农民天天都能吃大米,各个都能吃白面?!别做梦了!

    那是过年吃的,平日都是粗粮掺进去的,遇上年成不好的贫苦人家,挖野菜刨树皮那是常事!

    古代的农民是很苦的,只有短暂的平盛世才能过上好日,朝代末期呀,兵荒马乱呀,最倒霉的就是小农民!

    (这里说句题外话,我查资料时,看明朝的话本,对比清朝老姓的生活,我很想说,好像明朝老姓过的更舒坦些呀。算了,还是去查资料吧。)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