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七百零四章 白鹿洞书院 (第3/3页)
两个人一看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,面朝黄土背朝天,在土里刨食的那种,他们的的脸被晒的黝黑,但是因为草帽的遮掩,额头还稍有些本来的颜色,而且手指上也是老茧。 “二位耆老快快请起,兴安,看坐。”朱祁玉示意二人免礼,才有些急切的说道:“你们这么远赶来寻咱,是有何冤情,速速道来。” 两位老农显然是没见过皇帝这么大的官,支支吾吾,语焉不详,但是朱祁玉极为耐心的听完了两位老农的诉说。 朱祁玉听完之后,带着几分怒气的说道:“好一个狗官!朕立刻派人去稽查此事,乡亲们,在松江府逗留月余,咱把他拿了询问过堂再说!” “谢陛下为草民做主!谢陛下为草民做主!”两位老农感激不尽。 朱祁玉看向了兴安说道:“兴安,你把青山镇农户们安置妥当。” “臣遵旨。”兴安引着两位老农出了御书房,安置去了。 朱祁玉在京师整天拿着通政议政的牌子,每月初一十五都会宣谕,和百姓们打交道,也摸索出了些门路来。 这些百姓其实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。 朱祁玉看着江西的堪舆图,将手指点在了青山镇之上,面色古怪的说道:“这青山镇近庐山,这里有家书院,叫白鹿洞书院。” 白鹿洞书院,南唐开设之时,就与金陵国子监齐名,到了北宋时候,和睢阳、石鼓、岳麓并称四大书院。 到了南宋的时候,朱熹重修了白鹿洞书院,号圣人道场,正统三年,南康知府翟溥福率官绅再次重建书院,正统七年扩建,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江西头号书院。 而这个青山镇就在书院的山下。 “姚龙这是踢到了铁板之上,不知道如何处理,才让这些百姓们敲登闻鼓。”朱祁玉也多少明白了姚龙的打算。 姚龙侵占的并非是这二十三户的田地,根据两个老农的描述,青龙镇三十三顷田,都是白鹿洞书院给他们种的田,这种的好好的,就突然给强占了。 平白无故的,白鹿洞书院就把这么多地让青山镇的百姓们种了? 挟百姓以令州府,这种事并不稀奇。 “一门三进士,隔河两宰相,五里三状元,十里九布政,九子十知州,朝士半江西,翰林多吉水的江西,姚龙怎么斗得过他们呢?”朱祁玉感慨万千的说道。 江西辖设十三府一州,从建文年间起,就出了解缙、胡广、杨士奇、陈循、陈文、彭时等人,可谓是朝中半壁江山,都是江西人。 这几位还是文渊阁首辅,朝中江西籍的大明进士,就占了十分之一左右。 江西为何有这么多的朝中阁老?有这么多的进士? 因为江西有书院二百三十八所,这么多的书院,给江西文人同乡集团的崛起、壮大,提供有形和无形的双重保障。 朱祁玉想了许久说道:“杨指挥,你带着缇骑前往,和他们好好谈谈,若是肯推行农庄法,朕可以按照桐庐姚氏的标准,对他们进行补偿。” “若是不肯听,那就把姚龙带回来。” “朕只希望他们不要自误,趁着朕还有兴趣和他们谈一谈的时候,最好答应了。” “是!”杨翰这刚回松江府,还没歇息,就又被派了出去。 兴安有些犯迷湖的说道:“姚龙有什么事儿,不能上道奏疏吗?” 朱祁玉反问道:“上道奏疏,不是给江西的同乡们应对的时间吗?” “这江西这么多书院呢,大明进士有十分之一,都是这江西的,杨翰到了地方,调查清楚,直接从鸽路送到朕的手里,打的就是这个时间差啊。” “姚龙这是在请援啊,他知道自己搞不定了,才这么做的。” 朱祁玉多少理解了为何姚龙要出此下策,也理解了这二十三个民户,在路上为何突然被阻拦了。 不想让这二十三个农户见到皇帝的不是姚龙,而是这二百三十八的书院。 朱祁玉的心中描绘出了一个轮廓,只等杨翰到了九龙府走访便知其详情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