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开拓性了吗? (第2/4页)
这样的君主,是大明的幸运。 三思而后行,是任何一个政令在推行之初和推行之时,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。 国家之制这方面,于谦非常擅长,他立刻说道:“日日新,苟日新,又日新。” “任何一个政令都不可能一成不变,在探索中,不断的纠正,才是一条政令应该有的模样。” “陛下的钱法,从一开始的银币,到后来的景泰通宝,再到宝源局纳储,再到现在的设银院,掌兵仗局、宝源局和宝钞局,这都是政令的不断改变。” “陛下的农庄法从最开始的集体农庄,到现在也并非一成不变,而是形成了以官田为农庄法主体,民田为辅的局面。” “官厂亦是如此。” “制定详细的标准去禁奢很有必要,这个尺度在制定之初应当以严苛为准,待到风气稍善,可适当放开。” 朱祁钰这才点了点头说道:“那么这件事就交给于少保去制定吧。” “臣领旨。”于谦俯首领命,他是百官之首,执牛耳者,自然他去制定这个标准。 于谦并不打算用自己的标准去约束所有的臣工,那过于严苛了。 一个严苛到无人去遵守的制度,等于没有制定制度,于谦对此非常清楚。 限奢令,是戥头案的历史教训之一。 朱祁钰又陷入了一天的忙碌之中,他处理着许多的奏疏。 比如辽东总兵官范广上奏说安置逃难的鞑靼人; 比如陕西、山西部分地区发生了旱灾、蝗灾,需要调拨粮食去镇抚; 比如湖广地区这个大明的粮仓居然产生了饥荒,需要派出巡抚、缇骑前往稽查等等。 这就是朱祁钰的一天,每天如此,等到歇息的时候,兴安才小心提醒陛下要去慈宁宫的事儿。 陛下要亲自处理慈宁宫的礼佛之事,防止发生误判。 朱祁钰这才向着慈宁宫而去。 孙太后早上就听闻皇帝要来,这不到中午的时候,就让宫人把慈宁宫上下打扫了一遍,连房梁上的灰都扫了一遍,过年都没这么打扫过。 孙太后专门换上了一身的朝服,虽然不知道皇帝为何要来,但是她这个太后得庄重一些。 “陛下到慈宁宫外门,未入慈宁门,先去了大佛堂。”一个小黄门禀报着陛下的行踪。 “知道了。”孙太后罕见的有些紧张,她手里攥着一方砚,那是当初她这个太后过万寿节的时候,皇帝带着群臣送的贺礼,上面有四个字,德比颛顼。 孙太后当然知道那四个字是陛下刻的,因为苏轼的君主是宋神宗赵顼。 这四个字,是皇帝和孙太后在京师之战后的一种默契。 但是现在孙太后的手心都攥出了汗,国事飘摇的飘摇的时候,皇帝为了局势,可以容忍她这个太后,现在国事安泰,皇帝若天日高悬,还能容忍她吗? 已经没有人,在乎她这个太后的死活了。 朱祁钰走进了慈宁宫内,缇骑和东厂的番子,早就把慈宁宫里里外外的翻了个底朝天,保证不会发生什么刀斧手之类的奇闻怪事。 朱祁钰在大佛堂看了许久,才走进了慈宁门,向着慈宁宫而去。 “陛下驾到。”兴安大声的唱了一声,朱祁钰才迈步走了进去。 “参见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