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让大明动起来! (第4/4页)
就是科学。」 朱祁钰深以为然。 人类在不断的探索着世界,认知着世界的种种,将探索总结为社会认识。 然后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,从认识变成科学的主要诱因,就是巨大的生产力。 而实践论中,全面阐述了社会认识转变为科学的阻力。 第一个是朘剥阶级对历史、社会认识的偏见和扭曲; 这种偏见普遍存在,比如国子监、翰林院、风宪言官、朝中大臣,就非常反对陛下奉祀墨翟。 比如魏国公徐承宗只看到了那些货于帝王、势要的瘦马们改变了命运,却没看到了这些瘦马背后的悲惨世界。 信息获取和社会教育、价值观的都导致了这种偏见和扭曲。 类似的还有蔡东攀为首的江南士林,对太祖高皇帝和太宗文皇帝不停的泼脏水,把铁铉的鼻子耳朵剜下来喂给铁铉等等怪事,都能说的有鼻子有眼。 这种朘剥阶级对历史、社会认知的扭曲,是极其致命的。 他们掌控着话语权,把大明带到了一个奇怪的方向里去了。 而另一方面则是生产规模狭小,始终没有形成产业规模,仅限于小作坊阶段。 比如仅限于龙江造船厂的水泥,比如博山玻璃坊、大名府燋炭技术,比如延长县的石油馏分等等,因为规模太小了,无法形成合力,推动生产规模扩大。 朱祁钰停住了脚步,大明能够形成产业规模,扩大生产规模的唯有朝廷。 那些把银币、银两藏在猪圈里一年刨出来五次点数的势要富贾们,是做不到这一点的,他们并没有那个见识。 朱祁钰要做的就是持续性的扩大生产规模,提高生产力,大明的社会认知自然而然,就会变成科学。 他对着徐四七说道:“继续扩大产量,朕先把泰安宫的砖石墙抹一层水石灰,然后再把朕门前的路修一修。争取在十五年之内,把九龙驿路都修一修。” “让大明里里外外,上上下下,都动起来!” 朱祁钰并没打算一蹴而就,今天有了水泥,明天恨不得把路修到云南、川藏、伊犁、撒马尔罕去,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,是国之长策。 无法形成大规模生产的第二个困境,就是不是那么方便的交通了。 此时大明朝的交通情况,除了官道驿路之外,其余基本都是一下雨,道路就变的泥泞不堪,无法通行;一下雪,基本就是与世隔绝。 这也是大明的工坊,明明什么玩意儿都有,就是无法扩大生产,因为市场规模限制南北物料,主要是粮食的沟通,而不是生产。 历代统治者都是深知交通的重要性,就连元朝都把官道驿路的维护得有模有样。 朱祁钰离开了石景厂,向着讲武堂而去。 他一进讲武堂,正好碰到了于谦和石亨两人,朱祁钰颇为兴奋的将自己在石景厂的见闻和感悟,和这两人交流了一番。 石亨面色有些惊惧的说道:“陛下容禀,这路不好,这仗就没法打,限定三十日内赶路九百里,中间下了十天雨,怎么办?” 陈胜吴广他们就是大雨延期,赶不到地方了,队伍中恐慌情绪加剧,为大泽乡一声怒吼,百姓揭竿而起提供了土壤。 于谦想了想说道:“陛下,各地农庄是不是可以加入到这里面来?生产物料,然后朝廷扑买,投入修路之中。” “而且农庄对硬化路面有着迫切的需求,他们需要晒谷场啊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