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544 (第1/2页)
保读书!”话落,两个人脸绿了。一个是被儿子扔在一边的朱高煦,另一个,就是与朱瞻壑一同北上的户部尚书夏元吉。南京迁都之议尚未过去多久,各番邦使臣尚未离京,早朝之上,永乐帝又抛出一个大雷。“为国家社稷,朕-欲-立皇太子。”立皇太子?朝堂上静默许久。早些年,谁提这事都要挨板子,遇上天子心情不好,下锦衣狱,全家流放。这两年大家都学乖了,天子反倒主动提起?曾支持平王的文臣难免有些不是滋味,可也知道,如今的平王,无论如何担负不起太子重任。从哪个方面考虑,最合适的人选都是汉王。大势所驱,天子之意。再坚持已毫无意义。奉天殿中,群臣跪拜,齐声道:“陛下圣明!”☆、第233章永乐九年,十月朔,永乐帝下诏,立汉王朱高煦为皇太子,布告天下。册汉王妃韦氏为太子妃。以宣府为汉王嫡长子朱瞻壑封地,许不就藩,享亲王禄。汉王余子暂不封爵,享郡王禄。诸藩王子未受爵者,嫡长子为世子,众子为郡王。长子不为嫡,有嫡子,以嫡子为世子。违者降爵。平王久病不愈,许其长住金陵,不归藩,享普安州一地赋税。平王府不设官属,只立王府左长史行朝贺之仪。以校尉五十人护卫王府,听宫中调遣。平王世子留京侍疾,增俸禄至九千石,入-宫-中读书。对于平王妃,圣旨未提一字。随后,天子令礼部议封皇太子大典,并进东宫朝仪。南京礼部同北京礼部查阅洪武旧例,参照封懿文皇太子大典定下章程,却未得天子首肯。两位礼部尚书,四位礼部侍郎及部下郎中等人,捧着打回的奏疏不明所以。眼巴巴瞅着皇帝,不通过没关系,至少给点提示。具体怎么改,大家也好有个参照。永乐帝偏偏不从人愿,一目十行看过,表情不变,御案上一压,直接抛出两个字,“再议。”参不透上司的喜怒,工作能力再强也是白费。连续折腾一个多月,奏疏改了不下十次,东宫官属名单都拟好了,册立皇太子的典礼章程仍没定下。这样的日子,猴年马月才算完?说到底,什么样的章程才能让天子满意?两京礼部再没心思争长短,完不成天子的交代,争出子丑寅卯也没用。为集思广益,礼部尚书发动部下官员,洪武朝旧例不通过,可以参照前朝。元朝一样行不通,还有前宋,前唐。北京礼部左侍郎记忆力超群,家学渊源,自幼博览群书典籍,竟将汉时册封皇太子的相关资料找了出来。兴冲冲带到衙门,与部中同僚一起研究。人手不足,便绑上布条,挑灯夜战。数日后,北京礼部上下都挂着两个黑眼圈,拿出拟定的章程,双眼发红,双手发抖,颤巍巍活似古稀老人。“如此,陛下总该满意了吧?”<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