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324 (第1/2页)
着午餐rou片就凑合了一顿。吃罢饭再把第三篇四书题补全,剩下的便是四篇诗经题。好在诗经题有旧文可用,那些文章也都是精心写就的,改改就能抄上,正式要从头写的唯有“不解于位,民之攸塈”一篇。而这句也不算难写,只要写出劝君主勤勉政事,使百姓得以安乐休息的意思就够了。作者有话要说:这场考试会写得比较详细,因为是最后一场考四书五经了,后面的表诰判策问什么的题目也会写得比较细,大家不要嫌烦,因为以后真的没有了,不多写写我怕以后遗憾差点忘了写,这篇的作者是吴宽,这是弘治十几年会试的程文,正好崔燮这届他也是副主考第189章四鼓进场,黎明放卷。直到申时初刻,崔燮才把早已印在PDF里的三题誊抄在草稿纸上,按着本次命题要求修改好,在正式考卷上誊了前两题,只留出一题,等那道“不解于位,民之攸墍”做好后一并誊清。题目出自,首句便是“假乐君子,显显令德”。而在中则写作“嘉乐君子,宪宪令德”,嘉乐即是美而乐之的意思。不过古人写错字都叫通假字,后人不能轻易修改,连朱熹这样的圣人也只能在后面附上正确的字,重解释诗意。自从有了朱圣人,诗经的原文也好、诗序也罢,后世的学子都不大认真看了,都是按着经传注释来的。诗序中说是赞美成王之诗,可朱子说“可能”是一首祭典,是周代宗庙祭上,“公尸”用来回答祭诗的答谢诗,那他们做文章时就得按照答礼诗的思路来做,还要联系上文,把也捎着写上一两句。倒是首很纯粹简单的“宾尸”之诗,也就是请先王的来享用祭祀的食物,并降福庇佑王室。但祭典上的公尸并非真的尸,而是指宗庙祭中,被周王指定扮演先王,代先王领受祭礼、降福庇佑王室、天下的卿士,公尸起则祭祀完成。尸是指其身份——其不以人而是先祖之尸的身份领受祭祀;而公则是祭祀之中对这位扮演先王的卿士的敬称。二诗在卷中先后紧挨着,宋儒皆以为是公尸受祭后赞美君子,愿君王令德光耀、肃肃威仪,纲纪天下之诗。这首诗虽以赞颂君王“嘉乐”为主,却还暗含着一点委婉规劝的意思,这点温柔讽谏,就在最后一句“不解于位,民之攸墍”上。这一段全文是:之纲之纪,燕及朋友。百辟卿士,媚于天子。不解于位,民之攸墍。其中的朋友并非指现时的朋友,而是指朝廷众臣。百辟即是诸侯,不解是指不惰,墍则是休息的意思。若君主能纲纪四方,令众臣依赖,臣子自然柔顺而爱戴天子;枢机重臣各安其位,君臣上下交泰,自能政通人和;当此之时,百姓就可以安然休养生息。这句正是委婉劝谏君主勤于政务之意。若只求简单平顺,按着题目文字顺破作“古之君子不荒怠政务,此所以宜民休息也”即可,但这么写的话就太平淡了,整篇文章也就被束缚在“勤政”二字里。而破题又是挈领一文的总纲,一旦破题破窄了,就很难把文章内容扩展到整首诗主旨上。而这首诗真正的主旨纲领并非最后这淡淡一句的讽谏,而是首句的“假乐君子,显显令德”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