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323 (第1/2页)
替他“黄袍加身”的人。这些事,赵崇昭很少去琢磨,他却不得不去想。姚鼎言和谢则安在这方面的想法很一致。一听谢则安的来意,他立即明白谢则安隐而未言的意思。师生对视一眼,姚鼎言说:“这种不讨喜的事,三郎你何必亲自去?”谢则安说:“我也不是要做什么,就当是去拜访谭先生罢了。”他与姚鼎言对视,“还有就是下面传回再多消息我都不太放心,要是不亲眼看看,很多事都只能靠我自己的臆测去办,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。”姚鼎言注视着自己的学生。最近半年来他行事常有阻碍,因为对他言听计从的赵崇昭忽然变得强硬起来。即使是他交上去官员任免意见,赵崇昭也只是拣一部分来同意。这种态度落在别人眼里,无疑是大大地削弱了他的威严。相较之下,那所谓的“升平党”悄然兴起。“升平党”的核心只是一些小小的差吏!虽说各地的师爷都在县务、州务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,但要是真正把他们当成“某某党”来对待,未免太大题小做了。偏偏这批不起眼的人却在当地有着极大的影响力,连带县官、州官也对他们的意见颇为重视。而这一条线,其实捏在谢则安手里。后生可畏。这是姚鼎言最近对谢则安的看法。他已经不能再把谢则安当成单纯的学生来看待,这个只有二十来岁的青年,已经褪去了少年的青涩,成为朝中最不可忽视的重臣!他以最小的年纪三元及第,一步一步谋划经营,短短十年之间已名扬天下。试问如今大庆境内还有谁不知道“谢三郎”三个字?即使是偏远的岭南,也因为顾骋等人的贬谪而知晓了这一个名字。无他,因为他们带去了“谢三郎”的许多新想法:从衣食住行到思想观念,无不渗透着“谢三郎”的影子!如果谢则安是无意为之,那他的能力足以叫人惊叹;如果谢则安是有意为之,那么他入京以来做的种种安排连在一起看未免让人有些心惊胆战。那时谢则安才十岁,如果从那时起他就有了这样的野心,未免太可怕了。“可怕”这个念头在姚鼎言脑中一闪而过,很快又消失无踪。他和徐君诚是和谢则安相处最多的人,谢则安很多想法、观点他们都非常熟悉,至少在赵英去世、赵崇昭登基之时,谢则安对权位都毫无恋栈。一直到这两年来,谢则安才渐渐露出几分锋芒。谢则安对他这个老师一直非常恭敬。凡是能先经过他的,谢则安绝不先做处置;凡是能与他商量的,谢则安绝不擅自行事。即使是从赵崇昭那边下手削弱他的影响,谢则安也做得让人无法指斥。比如现在,明明谢则安在朝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,他却自请出京走一趟。这一去至少地三两个月,朝中一日不同于一日,远离朝廷这么久,天知道会有什么变化?如果说姚鼎言不久前还对谢则安不太满意,这会儿他又有些恨铁不成钢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!都这节骨眼上了,还顾着什么师生情谊,赶紧干脆利落地和他摆个擂台一较高低才是正理。他这搞到半路跑出去玩儿了,他找谁发难去?姚鼎言决定再也不管这混小子:“你爱去就去,只要你能说通陛下就行了。”谢则安:“……”要是谢则安能说通赵崇昭,用得着弯弯绕绕地找上姚鼎言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