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138 (第1/2页)
后人不能看不起古人,古人也不必非议后人,只是时代发展的不同,所造成的不同局面。旱情没有改善的迹象,流民的死亡率陡然而升。这已经是徐秀所能做到的极限,可眼看着流民越来越多,粥也慢慢的变清,他不能不着急。连带着发往南京的文书也跟着言辞直接了起来。百姓无辜,民众惨死,彼辈也能酒rou其中。汝等皆刽子手尔。可惜除了替他自己拉仇恨外,惹得南京上风讨厌外,一点用处都没有。城中的粮食,又一次走高,米如珍珠,不开玩笑。若说上一次人为,造成粮食虽高,但还能购买的到的话。眼下天灾所造成的粮食上涨,却已经到了哄抢的地步。粮行每日只开业不久,就会关门谢客,等第二天在开门,粮食又上涨了几分。如此种种,听进徐秀的耳朵里,格外的讽刺。随后,城中的几家粮行被他找了个由头定罪,粮食,就成了他们折罪的最好的东西。而造成这一切的徐秀,自然越来越不受他们的待见。甚至出现了种种留言。万幸江宁杂文如今全程描写徐秀每一天的所作所为,令这种谣言全然没了市场。可并不会说明,他们就会这么咽下这口气,串联在进行,倒徐,也必然在进行。江宁还有粮食,可这么下去,粮食总会有枯竭的一日。商会的所有人早在苗头刚起的时候,就都被动员去外省采购粮食,顺势推销南门的聚集地。除了一开始采购了许多粮食回来后,便很难以再购入。东南大旱传遍全国,临近的产粮大户,皆玩起了待价而沽的把戏,现在有钱,都不一定买得到。☆、第93章大旱灾心很痛正德三年十二月壬午,总督东南粮储都御史罗鉴奏:东南等地旱灾甚深,请折算银两,以省脚耗。户部言:停俸之。上从之。……“大人,城外有一户人家……”城外三十里,有一户包姓人家,此家人中,当家之人远赴外省求学,多年未曾归来,只留妻儿侍奉年迈双亲。如今碰上一场席卷东南的大旱,只留老弱妇孺,恐怕实难以存活。这家人中,媳妇倒也是个贤德的良人,领得白米,只给年迈公婆煮汤喝,自己与宝童,只吃一些野菜草根,算是勉强度日。可时间久了,野菜什么的也看不见了,草根也被挖没了,就是原本树木繁茂的村外树林,都被缺了吃食的流民拔下了树皮充饥。只留下孤零零的树木与黄土作伴,也不知能否等来甘霖,否则枯死也不可避免。村里的所有人都知道,江宁县太爷还在继续放粮,可从一天一次,变为三天,再到现在十天放一次,有心人都明白了这不是一个好兆头,也有人盘算着,是否逃往外乡避难,如同逃进江宁县境内的流民一样。往北方走,包家儿媳也有此意,可看着年迈公婆,年幼孺子,只好绝了这个心思,路途遥远,舟车劳苦,恐怕难以坚持。既已如此,谁也没有办法再去埋怨县太爷,他已经做的够多,就连德高望重的里正爷爷都说,苦了父母官了。包家家中的米缸早就数不出一粒米,野菜也没得吃了。十天,又一次变成了现在的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