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分卷阅读135 (第2/2页)
应对,可江宁连续两年招灾,谁都知道,那里空空如也。徐秀写起了文书,南京城有的是粮食,他需要南京的支援,作为辖县,他有这个资格去提这个要求。然而恳请南京粮储支援江宁,目前只能是徒劳,波及东南的大旱,目前没有看到停止趋势,任何一个有关负责的长官,都不敢轻易的就打开粮储的大门。不光徐秀看的明白,任何有点观察能力的官员也看的明白,甚至各大商贾,各王公贵族,各地主土豪,也都明白,歉收一定,绝收不定,那么现在,谁还敢轻易的放粮呢?不偷偷的购买粮食等着大发一笔,都不好意思说话。江宁县的情况,也只能是自理。徐秀收到回文,到是温和,言说东南大旱,朝廷赈灾,最大的可能就是从南京城粮储调拨,到时候支援整个东南,自然会有江宁县的一份,稍安勿躁即可。如此,江宁县也不好多说些什么。似乎是想起了什么,徐秀道:“梁县丞。严格关注城内农田交易的情况。”自从先前发现江宁县少了一万多户,也就是数万人的人口,农田也少了几万亩,他就知道,这一定是土地兼并。多发生在灾害及百姓困苦的年月。他却是不知道,从弘治十七年弘治皇帝身子大不如前,松弛对朝政的控制,一直到正德元年这不足两年的时间里,整个大明少田四百万顷,少户三百万户的可怕数字。四百万顷,是个什么概念?大明洪武朝有田八百五十万顷多,弘治十七年,也在八百多万左右,而两年的时间,整个帝国的农田,少了一半,自然不是这些田不见,只是在数字上,不见了。细思恐极。如果徐秀知道这些,他一定会浑身发冷。他一定会知道,自己要替大明打打方向盘,是个多么艰难的事情。梁行也明白此间道理,他道:“田不会平白无故消失,人口也不会平白无故没有,大人有何思考?”人肯定还在江宁,没有那么容易走脱的,可现在要找黑户,难度却又十分大,徐秀无奈道:“眼下旱灾事急,我们只有先控制住既有良田不要被侵占,农户不要再逃离,至于那少掉的几万人,几万亩地,只好事后再说了,但事情,不能一样一样干,县丞辛苦一些,多关注关注,多搜集搜集情报,多加加担子。”梁行他用的很顺手,这么久接触,也知道是个可以信任的人,自然愿意给他多加担子。梁行认真的道:“是,绝不辜负大人。”增加担子,就意味着增加了权力,梁行自然知道其中的好处,故而也不会埋怨多干活之类的。旱情一天比一天严重,或者说在这么多日子不下雨过后,每过一天,造成的各种反应都是原先的倍数,难以做加法。成片成片的农田开裂,一个个池塘渐渐露了底,往日流水潺潺的小何,也变得无精打采,逐渐断流。徐秀这些日子很少在县衙待着,他在田垄地头,他在河渠旁边,他在打井旁指挥,可以说整个江宁,无处不存在他的身影,忙忙碌碌虽是一方面,可他的内心却十分惶恐,两个月,就是去京城都能有三个来回了,可他的一枝梅还是没有回来。因为,许进公的书信……已经到了,平安返乡。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,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害怕,只好沉醉在工作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