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[空间]_分卷阅读184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分卷阅读184 (第2/2页)

所,我看到街边有买水笋的老乡,就赶去叫阿婆了!不信你问阿婆。”

大卧室里正算账的徐阿婆闻声道:“采秀是去叫我了。”

“嗯哼!”采秀用鼻子发声鄙视了自己愚蠢的二哥。

迎泰红着脸嘀咕了一句,“我脑袋后面又没有长眼睛……”

“没长就别乱说,大嘴精。”采秀得理不饶人。

“好了,排了一天队,还不累呀”,陶小霜一手抓一个,往外走,“都去漱口洗脸,然后洗脚睡觉。”然后回头道:“还有迎国,别听广播了,你去给我看着他们,要是再闹起来,我就找你哦。”

……

依着这时沪上过年的规矩,要买的东西太多了,鸡鸭鱼且不说,吉利应景的四喜烤麸和rou丝荠菜春卷是必备的,还有大年初一早上必要吃的汤团,也得提前备好。这是吃的规矩,还有穿的规矩,过年要穿新衣,至少上下一套,请裁缝做的最好,要能配上双新鞋就更好了。

吃穿完了,还有玩的规矩,再穷的人家都要买一些鞭炮和焰火,要不大年晚上都没脸开门,家里的小鬼一个年都得被弄堂里的小伙伴们嘲笑;还有,城隍庙是必去白相一次的,不去,你就不是上海阿拉。

讲究一点的人家还要置办些植物装饰。银柳和腊梅可以插瓶,水仙和天竺(又称南天竺)可以养在花盆里。

所以,别看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年货了,但离年关越近,陶小霜就觉得没买到的东西越多。华一从除夕那天的下午开始放假,放假前的一个星期,全校的师生们就魂不守舍了。学生们兴致勃勃的讨论过年时家里会吃什么好菜,老师和后勤干事们则拿出十万分的热情互通有无,争取为自家的年货筹备添砖加瓦。

在这种状态下,也谈不上什么认真学习和工作了。学生们等着考完试回家过年,教职工则等着开年终大会,好把过年的福利拿到手。

于是,大年二十八的当天,连爱发言的周大主任都顶不住大家期盼的眼神,草草说了两句后,就宣布发放今年的大票证。

所谓大票证,就是集合式的票证,一张印满邮票大小的各式票证的油印纸,用的时候得很小心的把票证一张张剪下来,然后分别购买。

“大黄鱼三条,冻鸭一只,冰蛋半斤,冰糖两斤,花生仁半斤,干发rou皮半斤,线粉二两……”王姐叹了口气,“怎么越来越来少了,桂圆没了,木耳金针菇也没有,怎么做四喜烤麸?”说完,她开始小心的剪起‘邮票’来。

郭萍放下大票证,和陶小霜商量,“小霜,我们俩换换物资——你应该不缺rou,要不你用黄鱼和冻鸭和我换其他东西。”

陶小霜觉得这办法不错,就点了点头,“行呀,我们算算价,然后就剪票互换。”

等陶小霜把这些票拿回同寿里去,接下来两天里排队的任务就又重了几分。

大年二十九,陶小霜早早巡完夜,凌晨5点就起床,和孙齐圣一起去卖腊梅的南货店排队。排到8点钟,南货店还没开门,旷课的采秀和佰岁跑来接班了。

两个小鬼还带来了早饭:一大盅甜豆浆,4根油条,5个rou馒头。

陶小霜和孙齐圣站着把早饭吃了,就各奔东西去上班了。

手忙脚乱的过了一个上午,总算到了中午。

“除夕快乐,过年后见。”陶小霜和总三

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