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下清风_【月泉淮军娘】月下清风 第四章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【月泉淮军娘】月下清风 第四章 (第4/4页)

,从洞顶缝隙中漏下的月光已换了日光。余韵尚未完全退去,这二人也尚未分开,懒怠地偎依在一处,放纵自己偷得一段不为外物所扰的时光。

    或许是因两人关系的转变,又或许是因男人餍足后的好心情,月泉淮竟然开口率先打破了沉默:“新罗土地不丰,只愿接纳月泉宗门内弟子,可月泉宗不仅有弟子,背后还有不少生计依托于宗门庇佑的百姓,作为一宗之主,我无法抛弃他们。”

    徐来的脑子里还是一团黏稠的糨糊,思绪转了几个弯才反应过来,月泉淮是在回答此前关于为何不迁往新罗的疑问。

    “百姓?”徐来不解,这一路都是江湖人,哪有百姓?这月泉宗主恃才傲物,向来眼高于顶,怎会看得见底层百姓?

    亲密之事做多了,连带着,月泉淮也能稍稍读懂怀中人的心思了,他哂笑一声,道:“平壤城遭战乱近十年。月泉宗为守护旧国前仆后继折损了一代弟子,你可曾想过这些弟子家在何处?后续填补进来的弟子多数又是从何而来?”

    “周边穷苦的百姓……”徐来明白,战乱之下,耕无地,牧无林,寻常百姓难以为生。故而许多穷困人家会将后辈送入宗门,若能得例钱接济家人最好,若不能也能得宗门庇佑。月泉宗曾为高句丽第一大宗,定有不少宗门弟子便是这般情况。

    月泉淮叹道:“是啊,若子女为月泉宗战死者,月泉宗当替弟子尽孝,赡养其父母。只有这般,百姓才愿把后辈交予月泉宗,而月泉宗的弟子亦会甘愿替宗门而战。为一宗之主,无关自身喜恶,有些人与事,不得不看,不得不做。”

    徐来深以为然,略微思忖,道:“辽东虽气候严寒,人烟稀少,但胜在地势平坦,或种或牧,都可为生。北上确为良策。”

    而且,辽东还地处偏远,远离唐廷中枢,又可与各部族勾连,还能监视与自己有怨的渊家。当然,这些话徐来可不会说出来。

    “此行月泉宗携弟子先行探路,安定好后便会返还,将那些受月泉宗庇护的百姓迁来。平壤城中仅留贫弱,他们如今的日子必定不好过。”提起旧地遗民,月泉淮也陷入了沉思。

    徐来没有出声打扰,她不知为何月泉淮突然提起这些,但她知道,这是个好迹象,至少表明他开始愿意与自己交流。所以,出行前参军事让她笼络月泉淮这一任务,算是完成了?

    适才欢愉过后的疲惫未退,静默之中,徐来很快便坠入梦中。月泉淮垂眸扫了一眼怀中熟睡之人。渊家在安东都护府已有根基,月泉宗到达后,所剩的弟子当用于宗门重建,不该消耗于与渊府的缠斗中。

    纵使他厌恶唐廷,却也不会不分时局四处与人交恶。此时暂与徐来合作的原因有二:

    其一,她为人热情心善,又有一定官职人脉,到达安东都护府后或可替月泉宗周旋,争取更适宜人居的土地。

    其二,可借天策之手将渊家的作为传去唐廷,渊家在辽东之所以得势,所依仗的便是唐廷的态度。若唐廷发现他们其心不诡又违令妄为后,当会给其一顿敲打。今后渊家做事也不敢太过嚣张。

    “cao劳”了一夜又思考了许多,月泉淮也生出倦意,便也拥着徐怀缓缓睡去。

    ================

    注①: 《春秋》原句是“夷狄入中国,则中国之,中国入夷狄,则夷狄之。”,大意是所谓的夷狄使用华夏文化习俗,那么他们就是华夏人。因为不想用““夷狄”称呼月泉淮就抹掉了。后句提到的“高舍鸡”是高仙芝的父亲。

    1.此时月泉宗还没崛起,月泉宗主尚且年轻,心中还是以宗门为重,和拥月大典后不把人当人看的月泉淮心态还是不一样的。

    2.这里提到的渊家家主是渊(泉)男生,在历史上率众归唐,后被高宗封为辽东大都督,管理改置州县等事宜。在游戏里是莫离宗分出去的一支。

    3.顺便给设定集找bug:

    设定集中说莫离宗自高句丽国灭(668年)后分崩离析,“渊南贞携莫离宗残部去国北上,会合渤海高氏”, 然后提到:“莫离宗初到渤海国时,势力已远不如渤海国靺鞨七部,更遑论正凭借月泉淮的回归而声威大振的月泉宗。”

    文案似乎混淆了渤海高氏与渤海国之间的关系。(当然,这二者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,史学界也一直在吵,暂且没有定论)。但渤海建国都已经是698年了,那时候还是“震国“,月泉淮回归都三十年了……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