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阀之上_门阀之上 第177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门阀之上 第177节 (第4/4页)

捐躯当为公义,无论公私,我等士大夫又怎能惜身自守,罔顾天下。况且陛下年少英略,又怎会陷忠义臣子于此。”

    徐宁略挺了挺身板,道:“尚书令久居长安,远离洛阳纷扰,难免听信风言,怯闻祸事。方镇私相授受,大将为谋军镇故意不出,行台执政牝鸡司晨,竟用女官监察,这都是祸乱之肇始啊。我不过寒门后进,孤伴君前,不能时时聆听尚书教诲,难免日日惊惧,戾言诸事,还请尚书莫要笑我。”

    魏钰庭深深叹了一口气,虽是逢场作戏,但也不免为苏瀛感到可惜。如今皇后愿意放过苏瀛,但徐宁还要挑拨苏瀛和陆家的关系,这就是置大局于不顾,强行将方镇与自己的斗争路线捆绑在一起。皇帝为什么用徐宁,他又怎么会不知道,其人不过是早死晚死的问题。但那个时候,只怕涉事的苏瀛也要相陪殒命。

    “既为我等寒门留以存续,此次倒有一事,中书可以出力。”魏钰庭将一卷谱牒向前一推,至徐宁眼前,“施磬不宜再留在七兵部,吏部的谱牒我已经掉过来了,只需中书首肯,日后施磬便入右卫将军府听事吧。”

    徐宁听罢,内心一喜,和手道:“既能为同袍尽以薄力,某自然不敢有辞。”

    魏钰庭微笑道:“中书既能应允,我也就别无他求。中书事务繁忙,我也不执意强留了。来日共事频繁,到时再与中书共叙旧情。”

    徐宁也从席上起身拜别,垂首行出署衙外,这才转身离开。

    魏钰庭目光冷冷地望着远处的背影,不免感慨叹息。

    如今紧张的局面,尚书台不能够允许苏瀛的人和皇后的人出掌七兵尚书这种要职。度支尚书柳匡如也即将转调弘农太守,新度支尚书魏钰庭先暂为代领,而七兵部尚书由行台的七兵部王俭兼领。毕竟南征成功与否

    也取决于陈留王氏嫡长子王谦的命运,王俭身在其位,一定会致力于让战事走向正轨。

    施磬的去留颇为尴尬,虽然其本人没有掺入到政斗中,但如今局面很难被时人接纳。然而又不能因此罢免施磬,一旦把苏瀛逼得太紧,投了楚国,使魏国尽失江东,那就太得不偿失了。为了稳妥,只能把施磬暂时安排在徐宁的右卫将军府。徐宁能借此与扬州羁縻更深,难免得意一时。

    然而徐宁是什么样的人,魏钰庭自然懂,他会把施磬当做筹码打出去的。“倒陆”、“倒世家”,从来都是政治正确的口号,背后的私计一点也不少。作为日后注定被清洗掉的徐宁一方,施磬作为一枚无辜的棋子,牺牲是无法改变的命运。

    魏钰庭也明白,为何皇帝要求自己来做这件事。每一个军镇重将都将看到他今日把施磬推入深渊,日后海内升平,他这个中枢魁首再无和军镇合作的可能。

    皇权再光辉,也难免由黑暗成就。执棋者的手上,无一例外,全都沾满鲜血,唯处底层,方可无辜。

    魏钰庭回到书案前,从抽屉里取出一封早已书写好的信件,交予一名亲信:“速将此信发送荆州,亲自转告吾儿,无论是谁让其离开荆州,也不能答应,即便被驱逐,也万万不可回都。如若不能见容陆氏,立即从武关北上,直赴北凉州托庇邓将军。”

    第410章 血污

    南征大军出征在即, 虽然天下人都看到了大国一统的愿景,但发生在司州、扬州等一系列事件,都让人深刻地意识到, 大国一统并不意味着乱世终结。

    自先帝登遐一来,门阀执政看似走向衰亡, 但一如秋初的烈日, 尚带着炎夏的余温。这种余温在缺少雨水调和的干燥季节,势必会点燃一场烈火,局势自此陡然转向。越来越不加掩饰的党同伐异, 从不曾消除的世庶矛盾,风波诡谲的上层博弈, 仿佛让一切回到元澈祖父一朝易储之变的前夕。

    百姓对于高层的权斗根本无从知晓,然而他们的嗅觉也极为灵敏。巷道上鲜有车马往来, 几名壮汉正从米粮铺面出来,搬运最后几批高价购买的粮食。天宇雷云翻腾, 无形的压抑便湮没在闲谈与人间烟火里。

    洛阳宫一处偏殿内,元澈闭目入定。“入定”本是释家语, 闭上眼睛, 自此向内,观察耳眼鼻舌身心意,察觉到自己, 就不会被自己脑海里的想法带着走。善念、恶念、杂念,有的时候元澈并不知道这些年是否由自己产生的,这些看似出自于自我的本能, 似乎从来不属于自我。而诸多国运人事, 从来也不独来自于皇帝。

    徐宁从外面进来,见元澈闭目坐在蒲团上, 先跪下去叩首。

    金蝉子飞拨如流星,在一声沉闷的响声后便停下了。“宫禁都安排好了?”元澈轻声问着话。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