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门阀之上 第127节 (第5/5页)
归,因此特谏王仆射为荆州刺史。至于最终取用,还要司徒和尚书令商议,属下不敢妄断。” 此话一出,殿内一片静谧。吴淼微笑不语,王济摧眉垂目。而坐在陆微旁边的长史窦准则愣怔怔地看着王济,同时又看了看吴淼,眼中充满了困惑。 王济看似面目平和,但内心早已恨得咬牙切齿。王仆射乃是尚书仆射王谦,这样一个人选抛在台面上,不仅尚书台所提供的所有人选都要作废,只怕这些备选的人都要恶视王济。王谦是陈留王氏年轻一辈中的第一号人物,其坐镇尚书仆射,本身就已位同副相。陈留王氏和汉中王氏早年同宗,而陈留的吴家又与陈留王氏有婚约。现在王谦这个人选怎么看都像是尚书台和司徒府两方博弈的结果,最后让陆微这个新上任的小辈捅出来。如此,长史窦准以及其他备选之人怎不能深恨他。 窦准本因先前为他汉中王家发声而引起了吴淼怀疑,若非为了王家在司徒府有眼线,是断不会坚持任职的。如今窦准只怕是愤懑难消,要极力辞去司徒府长史这个职务了,这才是王济真正担心的。而且他还不能反对,毕竟王叡到了司州还要和函谷关以东各个世族打交道,王安也在司州任着太守,这时候就算心里再不乐意,也得把王谦这个荆州刺史给认下来。 可是王谦之后呢?说句不客气的,他一直认为王谦名声虽俱,但其实是持重苟安之人。持重者即稳重局面,苟安者则不生枝节。一个这样的人,放在四战之地的荆州去,不去碰乱摊子,不敢浑水摸鱼,只在小村子里争,一旦荆州有事,又能有什么作为。一旦王谦因事去职,那么朝廷就不得不再找一个位居王谦之上的人选。那么自家来说,他的父亲阴平侯已经年高,朝廷是绝对不可能冒险让父亲去坐镇荆州的。他的儿子王叡已执掌司州,又怎么可能退回而拱手让出。这样一来,盘面上就只剩下了一个人选,那就是车骑将军,陆归。 当然,还有更令人心生颓意的。陆家此时大力支持陈留王氏,两家和解,在所有世族眼里都已经是一个以德报怨的形象。分红有渠道,上升有空间,不服我来平,陆家已具有世族领袖的能力。 原来这才是陆家要的结果,王济哑然失笑,而后闭上双眼,点了点头。 暗红的落叶铺陈于长安晚秋的阶庭之下,而昨日的秋空澄霁早已化作苍云白露,碧草寒霜,着于其上。与浩瀚青史中每一个篇章一样,无论呈于文字的故事是对胜利者的讴歌,还是对失败者的冷漠,皆以鲜血为底色,无一例外。 此时身居于清凉殿的元洸整了整袍服的衣摆,内侍推开了宫殿的大门,立在门外的是右卫将军杨宁,以及此次护送他的五百名骁骑。 元洸道:“出发吧。” 数百人的队伍离开了精致的宫殿,没入了高耸的宫墙。宫墙巨大的石砖泛着冰冷的苍灰色,那些刀剑的划痕已被几月的雨水冲刷得光滑而模糊,唯有墙根下在缝隙中生存的苔藓绿的亮眼。这是多少权臣,多少王侯,磨尽刀枪,砍穿甲胄后,想要永久留在权力丰碑上的痕迹。 在经过宣室殿前,元洸忽然勒马不前,道:“我要再见父皇一面。” 这并不合规矩,然而右卫将军杨宁并无阻碍诸侯王之权,遂让人投书于光禄勋,请求入觐。片刻后,内侍也传来了旨意。今日殿中尚书去职,要入内觐见拜辞皇帝,皇帝没有空再见旁人。 元洸望着深深紧闭的宫门,漠然道:“再投。” 宣室殿内,魏帝正坐于上,太子侍立于侧。内侍将朝服、时服、纽印以及佩玉、簪冠等物一一接下,送出门庭。陆昭拜了三拜,一切都变得如此轻盈。 她的职衔连同女侍中,一同被剥了个干净,因此倒也穿回寻常闺中衣裳。金钿头上落,明月耳中解,那些重回于玉靥之上的妆点,盘桓与云鬓之间的装饰,已足够让御座之上与御座之畔的君王骇然发觉,她曾作为女人执掌权枢如此之久。他们亦骇然,她集南人、女人、汉人三种不利的地位于一身,行走在北人、南人、鲜卑人之中,她的权力来源曾经多么的微弱。她更加重视统战、更加尊崇旧勋,她的一举一动对于既得利益者永远只有温水般的剥削,没有热油般的激烈。 而这样一个掌权者,即将退场,是他之幸,是国之憾。 昏暗的大殿下,没有人察觉出皇帝肃穆的神色下掩藏的那一丝失落,也没有人察觉出皇太子深切的目光中不经意流露的炽热、期望、以及那一丝莫名的不安。 殿门重新打开,天空不知何时飘起雪来,一城银白,闪动不已。陆昭慢慢走下台阶,同时也走向那个新的身份。 殿门关闭,魏帝忽然看了看元澈左手上佩戴的金蝉子,皱了皱眉道:“你何时信了佛?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