识魅(民俗怪谈)_古古怪 7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古古怪 7 (第1/3页)

    

古古怪 7



    “九三年的时候,我们的精力都放在挖掘和论证上面,最后一无所获。”兰朔道,“现在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,假设那座古墓确实是存在的,只是像陈先生的经历那样,它后来不在原位了——那么,这中间可能发生了什么?”

    有人异想天开道:“也许这座墓是移动走了?你们有没有看过一个国外的新闻,说阿尔卑斯山上有座小木屋,十几年里平移了一千多米,因为它的地基是扎在冰川上的。按照陈先生的说法,他发现墓葬时是洪水季节,那座墓有没有可能是在随着地下水移动?”

    “这是不可能的,”立刻有人反驳,“墓葬这种地下建筑,的确有可能会发生沉降或者位移,但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缓慢的过程。几天之内,那座墓就不在原地了,如果它的移动速度这么快,那它内部的结构不可能支撑得住,肯定早就已经被地下水冲垮了。”

    谢萦一边敲着键盘记录,一时间不由得无语凝噎,心想一群专家聚在一起,认认真真对玄学事件作分析,这场面宛如鸟儿插着螺旋桨在天上飞……这场面还真得是兰朔才能搞得出来。

    一群人脑洞大开地讨论了片刻,间或夹杂着激烈的辩论,最终一致得出了结论——这不可能,任何已知的手段,都不能让一座古墓跑得像一辆长了腿的房车。

    会议室里声音渐渐小了,这时有一个人却突然道:“其实,虽然说这不可能,但你们说的这些,让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。”

    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他。

    “当年,挖到七十米还一无所获的时候,我是力主停工的,”他说,“因为我认为,洛阳周边这些地方,根本不具备修建一座这么深的墓葬的条件。”

    “这话怎么说?”

    “元末明初的时候,洛阳一带发生过一场很重大的地理事件,也就是黄河的第五次大改道,”专家道,“从那以后,洛阳附近的这些地方,黄河几年就要泛滥一次,直到清朝咸丰年间才有所改善。一座那么深的墓葬,少说也要建上几十年,可是明清两代,小浪底地区都经常面对水患,基本上不具备稳定的施工条件,想完成这样一座墓是不可能的。”

    有人质疑:“那如果这座墓的年代早于明代呢?”

    “这就是问题所在,”专家摇了摇头,”因为墓葬修到这种深度,对支护结构和深埋技术的要求都很高,单靠人力用铲子来挖,基本上是实现不了的,但用于挖掘的爆破火药,到了明代以后才出现。这些年,小浪底地区陆陆续续有很多墓葬被发掘出来,从魏晋到隋唐都有,但深度都在三四十米以内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说……”专家望向大屏幕上的地形图,有些犹豫地开口,“我当时就认为,小浪底地区不可能存在一座这么深的墓葬。不过,刚才听你们的讨论,我突然就有了个想法,如果这座墓是在别的地方修好、后来移动到小浪底的,似乎一切就说得通了。”

    但这种可能刚刚才被众人否决,议论到这里,似乎陷入了僵局。

    那位精通风水的邢理事一直插不上话,很无聊地拨动着手指上的铜戒,这时终于笑眯眯地开口缓和气氛:“诸位都喝口茶,我么,不懂这些科学什么的,我就从咱们传统风水和堪舆的角度来讲讲,大家就当听个乐,休息休息。”

    “刚才陈先生说的这个故事啊,我听着听着,忽然就灵机一动。我想起来什么了呢?就是他说的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