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最后的巴黎之夜(作曲家乙女向) (第2/4页)
一个五彩斑斓的梦。 也像是一个倏忽而逝的梦。 ————这一瞬间正是他幸福的开始和结束:痛苦在同一时刻叩了门,它一旦进驻便永不隐退。 起先,离开王宫的弗雷德里克没有感觉到不对劲,他依旧创作、演出,终日流连于琴谱和乐器之间,然而缪斯的遗弃开始逐步显示出端倪:最初他和旁人都只是当作一段微不足道的瓶颈期,可时间在流逝,却没有令他为殷切期待的家族交出一份满意的琴谱,一个灾难性的词汇开始在评论家之间悄然流传:江郎才尽。 备注【1】:过去音乐家在欧洲宫廷是仆役的地位,即使是莫扎特这种级别的大师。 备注【2】:“莉莉安”(Lilian)是“百合”(Lily)的变形形式。 (二) 巴黎从未对弗雷德里克抱有好感,正如同放逐了他的维也纳一样。 对于音乐圣地而言,一位作曲家昔日的荣耀无论多么耀眼,都会被他失去才华后的阴云所掩盖:谁要想在维也纳终生立足,谁就必须至死都是创作的天才。 而在浪漫秀逸、轻佻浮华的巴黎,在那些耽于享受的皇家贵族眼中,一个异乡绅士的外在仪态比思想内涵要重要得多:弗雷德里克·克雷伯格长得俊俏,能够满足贵妇小姐们对风流才子的暧昧幻想————这就够了,从不要求更多。 从天才的神坛陨落后,他选择来到巴黎,原因有很多,譬如,他将自己创作的期望寄托在这座具有别样风气的浪漫之都上:巴黎也是灵感源泉充沛的艺术圣地。 但绕不开的原因还有莉莉安。 他在维也纳的王宫面圣后不久,便是玛丽公主嫁入法国王室的日子。弗雷德里克凭着公主与莉莉安名为主仆、实为密友的相处模式笃定,接纳了他的亲吻的女孩也会陪伴她的公主入主凡尔赛宫。 他果真在巴黎见过很多次莉莉安,但却一次也没有让莉莉安见到他。 因为嫁为人妇的玛丽很快迷恋上巴黎诱人的娱乐方式,她经常以私人身份轻车简从地夤夜游玩巴黎,在化妆舞会利用面具的掩护卸下王权的桎梏;莉莉安跟随在侧,禁不住女主人的请求而同意了加入,在舞会的红男绿女中,黑眼睛的少女看见一位优雅迷人的“猎龙者”朝她走来。 即使有面具的重重遮蔽,弗雷德里克还是一眼就在人群中认出了她。只有她才有如此动人心弦的眼睛。 他摆脱环绕四周的贵妇,像骑士似的对莉莉安行礼。 他扮演的是一位猎龙勇士,夸张鲜艳的妆造掩饰了他的落魄,他的颓茫,他的思恋和他的真容,他邀请她成为他的公主,接过她的手,在今夜属于他们的王宫里翩翩起舞。 “猎龙者先生……”莉莉安靠在他的臂弯里,又黑又大的眼睛仿佛有一股吸力,“我感觉我见过你,我认识的人不多,这种似曾相识也许真的有迹可循。” 弗雷德里克微微一笑,用风流的语气掩饰他的相认欲望:“也许,是在梦里见过?” ————一个落魄的前天才,靠卖笑在上流社会立足的被逐者,他又怎么能做到自然而然地站在她面前,对她倾吐自己随着那一吻远去、而愈发蓬勃的绵绵爱意? 但沉溺于她目光的渴望却不可抑制。自此之后,弗雷德里克经常在化装舞会上用匿名的身份对莉莉安邀舞;得益于玛丽王后的年轻贪玩,一周七天,两人能有三四天在巴黎的舞厅碰面:他利用在上流贵妇之间周旋的圆滑,熟练地推拒她想摘下他面具的请求;却又依靠当年初遇的情动,与她尽情地欢笑和忘却痛苦。 舞厅的时光似乎凝滞在了这层捅不破的窗户纸上,然而在舞厅之外的广大世界中,历史正以飞瀑似的速度发展。 某一天,她缺席了舞会,一连许多天,弗雷德里克都没有再见到她。 又一次深夜失望地回到他那阴暗狭小的住所后,一个意外的身影正坐在屋里等他。 “实在抱歉,克雷伯格先生。”莉莉安点燃油灯,“我正大光明地来拜访,会引发诸多不便,权衡再三,就选择了这种方式。” 弗雷德里克见到了许久未曾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